深化足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多措并举推进联赛治理
不断强化职业联赛的管理效能和完善运作机制,致力于打造群众满意的赛事,构成了足球界推进系统变革的核心方向。调整裁判的遴选及考核机制,增设足球公众监督机制,构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协作组织……近些年足球领域的管理体系改革不断深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联赛管理,逐步形成良好态势,促使比赛风气和竞技状态持续改善,市场活力逐步增强。
以问题为导向找准改革突破口
多年以来,职业联赛的裁判争议总是牵动广大球迷和足球界人士的心弦。公众所关切的事项,改革便以此为中心展开。去岁,中国足协发布了《关于强化足球裁判公正执法的若干举措》,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裁判评审机制,定期进行评审活动,不仅针对俱乐部提出的申诉或意见进行案例复核,也针对裁判委员会认为需要特别关注但未引发申诉的特殊或典型情况开展评审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足协纪检系统的相关人员,还有主流新闻媒体的代表,以及足球领域的公共监督人员,都参加了会议,他们负责在会议期间观察和评价整个讨论过程。这种评判机制显著推动了职业联赛裁判团队的发展,迫使裁判员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和个人修养,促使行业人士和众多观众深入掌握规则、认真研习规则、坚定认同规则、自觉奉行规则,持续增强并稳固社会大众对裁判工作、对足球运动以及对整个领域的信任感。
自从裁判评议制度实施之后,近两个赛季期间,过分关注裁判的现象正在显著转变,这种现象直接促进了比赛水准的提高。
本赛季中超联赛前16轮总进球数达到395个,比2024年相同阶段有所提升;黄牌数量为529张,红牌为28张,相较往年有所减少;每场比赛平均净时长为53分19秒;每场比赛平均激烈跑动距离为17992米;违规违纪行为共发生16次。本赛季中甲联赛前16轮总进球数达329个;黄牌数量551张、红牌14张明显少于上一年度;每场净比赛时长为51分11秒;违规行为记录8次,同比减少53%。中乙联赛前19轮累计进球521个;黄牌发放809张少于去年,红牌46张与上一年相同;每场净比赛时长53分07秒,略长于去年同期。发生违规违纪问题33起,较去年也有下降。
足球领域备受瞩目的裁判评议机制之外,去年新实施的足球社会监督员制度同样吸引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一年来,社会监督员们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切实发挥了社会监督的效用,足球社会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和突出成绩,不过这项创新举措尚存在诸多需要完善之处。到目前位置,所有社会监督员都执行过监督任务,共计参与协会的各项工作监督达238回次,提出过意见建议352项,切实完成了宣传政策制度、监督规范履职、发现风险问题、反馈意见建议等职责。过去一年间,25名社会监督者共53回充当赛风赛纪的监察角色,他们亲身参与并掌握了职业联赛、全运会、中青赛以及足球篮球排球等主要竞技活动的组织流程。10名球迷组织的监督人员被排除在外,其余31名监督人员总共参与了77次裁判选派过程和61次裁判评议会议,自被任命开始就持续对每一次裁判选派和评议活动进行监督,显著提升了协会裁判管理和评议工作的可信度,并且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各位社会监督员都踊跃投身监督活动,并且通过各自不同的信息来源全面掌握社情民意,热心为足球事业的前进建言献策。
持续深化改革提升联赛治理水平
今年一月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宣告成立,这标志着足球职业联赛的管理与运营分离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中足联的成立是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并推进足球全面改革的关键行动。深化足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于推动职业联赛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这对于职业联赛实现健康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彻底根除腐败现象、营造良好足球生态的必要举措。改革持续深化之后,将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多机遇。满足公众对职业联赛的期待是中足联一直追求的目标。
2025赛季职业联赛启动之后,中国足球协会着力加强各项组织及管理事务,制定多项推动联赛治理进步的新办法。通过公布《中足联职业联赛议事委员会工作规则》,职业联赛议事委员会在俱乐部协商、合作、互利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决策的广泛性与公开性得到增强。中足联还颁布了诸多规则性文件,促进联赛制度规范化发展,编制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紧急情况应对管理措施》等附加性文件,同时安排了全面培训,增强联赛运作的专业水准。
为了更好维护比赛纪律,中国足球协会继续完善了2024年度已经实施的良好做法。借助公布《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理机构关于强化联赛“五见面”“五到位”要求的指导文件》,促使各联赛参与方一起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标准。中足联纪律与道德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就主动开展纪律与道德规范的学习活动,优化了工作程序,并按照规范处理违规违法行为,也处理了相关案件,比如执行方面的拓展事务和球员的申诉事宜。
到7月16日为止,中足联纪律与道德委员会一共举行了32场听证和讨论会议,并发布了55项处罚决议,包括中超15项、中甲5项、中乙32项,以及针对未执行生效裁决的额外惩戒5项。这些处罚决议分别针对运动员19项、管理人员15项、俱乐部13项、赛事组织11项。依据中超、中甲、中乙的赛程安排以及各俱乐部表达的态度,中足联的纪律与道德委员会从四月持续到六月,为职业联赛的52家俱乐部所辖的56支球队,分15批次实施了纪律规范的教育工作。教育环节结束后,该委员会针对容易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领域,重点考察了与纪律和道德规范相关的知识,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了考核,考核的成功比例大约是95%。
提升联赛管理效能是众多球迷的共同期盼,这一趋势在赛事观众统计中得以印证。今年中超第一阶段16轮比赛,总入场人数高达,平均每场吸引24348名观众,较去年的同期数据,场均观众数19454人,实现了25.16%的显著提升。调查记录显示,有85369人次球迷到客场为各自支持的球队呐喊助威,充分展现了球迷的参与度和赛事的辐射范围。另外,中甲联赛前16轮总入场观众达,平均每场7348人;中乙联赛前19轮总入场观众达,平均每场2292人,这表明了基础性联赛的强大号召力。在此之中,大连英博不断打破中超联赛的上座量记录,同时北京国安、成都蓉城等也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球迷市场。同样地,在云南玉昆的主场场地,众多店铺售卖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品,还有各种文化创新产品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由此营造出一种观看足球比赛和商品交易、文化感受相互结合的特别氛围,这为球迷的观赛感受提供了更丰富的体验场所。
足球热情与人气具象化地展示了职业联赛的发展态势。为了改善观众的观赛感受,促进赛场上的商业活动和赞助商产品的销售,中国足球协会鼓励各俱乐部增强比赛当天的现场气氛,打造新的消费方式和看球感受,首先是在超甲乙级联赛的商业管理规则里补充了相关内容,支持主场的俱乐部在比赛当天举办各种活动,规定了比赛活动申请的步骤,并且在具体操作中向各俱乐部提供迅速和周到的帮助。接下来要继续落实中超联赛赞助商与俱乐部之间的互动奖励机制,并改进互动方案同时增加奖励金额。到中超第十六轮、中甲第十五轮、中乙第十八轮赛事时,赛事当天的运营效果非常明显。中超的赞助方在比赛当天于场内场外共举办了五百零一次活动。各俱乐部独立组织的赛事活动累计举行439场,中超球队承办293场,中甲球队举办115场,中乙球队举行31场,这些数字都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活动总量,全年总计361场,中超球队262场,中甲球队71场,中乙球队28场。
采取多种方法,持续努力,使职业联赛由无序发展转变为规范管理,在比赛水平、商业效益、社会贡献等方面建立良好互动,为民众提供满意的赛事是足球界一直坚持的目标。(转自7月31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