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技战术分析师董午志:请别随意称呼我为懂球帝
中国新闻网北京12月31日电 标题为体育年度专题报道《体育领域重大转型期足球从业者的甘苦历程》系列文章第四篇中,"足球技术与战术评论员"董午志表示:请不要称呼我为足球领域的权威解读者
记者 王牧青
“我并非球迷,不过确实姓董。”董午志的开场白,既风趣又显深意。2015年,他的足球战术评论备受赞誉,导致专栏阅读量激增,还受邀担任央视体育赛事频道的评论嘉宾,并在北京电视台开辟了专属节目。他表示,足球是他的人生支柱,但他并非空谈理论,还拥有多重角色和诸多抱负。
【辞掉工作做战术分析师】
“我不是懂球帝,足球是我的生命”
董午志的足球评论初次登上门户网首页,那已是多年前的事了。彼时他尚是足球迷一枚,工作结束后常熬夜观赛,偶尔也写些文字,渐渐有了些名气。于是他便开始在网上的足球节目中客串点评,不过只是零星的参与。今年,董午志做出了一个或许是他人生中极为关键的抉择:离开现有工作,全身心投入足球事业。
过去两三年间,他受邀担任CCTV5+频道的足球赛事评论专家,同时在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开辟了专属的战术剖析时段,与众多评球节目有所区别的是,董午志的解说方式更像是将九十分钟的足球对决分解成若干片段,通过深入的技术战术剖析,如同庖丁解牛般细致,并提炼出核心要点。
他向中新网记者透露,擅长分析战术层面,这既契合电视转播的要求,也顺应了观众的期待。董午志坦言:“当前,球迷的见识日益增长,他们渴望获取解读比赛的方法。”
董午志原先在北京市青年足球队效力,表现比较突出,到了十八岁,他选择去北京体育学院申请,顺利通过了运动系的足球专业,这个系后来改名为竞技体育学院,接着他又继续深造,攻读体育教育训练专业的硕士学位,这个方向也是以足球为主,在学习期间他还担任了学校足球队的负责人。他很久以前就参与了由足协和北体大共同举办的首期裁判学习项目,从那时起,他持续从事足球裁判工作十三年,直到现在。
在足球的技巧与策略层面,我的学问或许比旁人要深一些。譬如说,当观察运动员接触球体并摆动腿部的那一刻,我基本上就能揣摩出他的目的,以及该动作是否恰当,这仿佛是一种本能。
当记者称他为“懂球帝”,董午志立刻连连摇头否认,他确实姓董,但并非懂球帝。他们称呼他为足球人,他认为自己只是足球的推广者。
今年年初,董午志还在一家私营公司任职,虽然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观看足球比赛,但这终究只是他的业余爱好。然而,随着他撰写的文章以及所表达的观点逐渐受到关注,许多电视台和新闻机构都邀请他参与节目。董午志内心清楚,是时候做出选择了:在他看来,足球不仅仅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是他生命的核心。
董午志供图
【印象最深的一次解说】
“国奥的一个细节彰显中超裁判的不足”
少年时期练习打球期间,董午志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小习惯:坚持记录训练情况。这种记录方式很简单,就是将每次练习的项目以及个人体验写下来。时间长了,这些文字记录从几页纸逐渐增加到了好几个笔记本。如今,董午志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它们。回顾这些文字,会发现当初的想法确实非常不成熟。不过如果没有这些记录,后来的成长也就无从谈起。这些资料既是成长的见证,也是长期坚持的体现,更是宝贵的积累。
董午志目前的生活十分清闲,每天观看大量比赛影像资料,有时同一场赛事的录像会反复观看许多次。为了制作一期时长在八到十分钟之间的节目,他常常需要耗费整个白天的时间。最终要从众多素材中筛选出最合适的案例,这个环节其实最为棘手。倘若案例过于高深,普通观众可能难以理解;倘若内容过于浅显,足球迷们又会觉得索然无味。
董午志的头脑里储存了海量的足球知识,多年的沉淀让他对这项运动了如指掌。他能够立刻说出自己首次进行赛事分析的年份和赛事,那是一场发生在塞尔赫斯特公园球场的英超对决,对阵双方是西汉姆联队和水晶宫队。此外,他还能在谈话中突然提及一个精彩的瞬间,比如十多年前鲁伊-科斯塔在米兰打出的那记超越三十五米远的精准地面长传,当时他的对手是皇家马德里队。
他谈到,2015年令他感受极为深刻的一场球赛,是拜仁对阵多特。“多特队实力很强,但拜仁队的攻势迅猛无比。我由此感叹,瓜迪奥拉作为世界级名帅,多么出色地将传控打法与德国足球的向前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把拜仁队打造成了全新的‘宇宙队’。”
他一年之内所有的评述里,最难以忘怀的两次,是中国国少在亚少赛预选赛小组阶段,以零比四的比分输给了韩国队,另外一次是塞尔维亚队在世界青年锦标赛决赛中,以二比一的比分战胜了巴西队。
但是,最触动人心的赛事,是岁末于武汉举办的“车都杯”,当中中国队与韩国队的较量,中国方面球员犯规后将球踢出界外,却未受到国内裁判出示黄牌的处罚,董午志对此表示忧虑:“这种行为是国际足联近些年严厉禁止的。”
这个细微之处反映出教练在指导过程中对规章制度的强调不足,同时中超裁判的判罚尺度偏软,未能帮助年轻球员养成规范意识。将来在国际赛事中,我们可能会因此遭受损失。他这样表示。
他还表示:中国球员若能提升人际敏感度,便能更透彻地理解赛事。应敬重队友、对手及裁判员。懂得尊重体现为一种自我约束,愚昧绝非天性,公然挑衅裁判更是毫无风度。
董午志供图
【每当国足让人伤】
“真的会痛苦,难过了就找朋友喝喝酒”
过去一年,董午志借助央视的舞台,对众多赛事进行了播报,涵盖了意甲、德甲、世青赛以及世少赛等赛事。他承认,每当刚结束欧洲联赛的解说,再转而关注国内比赛时,无论是比赛节奏、传球技巧还是球员心态,都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应。在他内心世界里,唯独中国足球这一领域,能够让他打破解说时保持的中立态度。
国足与香港战平那天,董午志在电视前观看了整场球赛。他表示,虽然会感到失落,虽然心中充满对队伍表现的不满,但情绪上却很稳定。他坦言,自己不再像普通球迷那样大起大落,或许是因为现在从事相关工作,他清楚队伍发挥不佳的症结所在,也明白如何才能踢出好球。他打算把对中国足球的热爱,转移到对待本职工作的严谨态度上。
出于喜爱,董午志决定以更清醒的态度应对,更加用心地完成每次节目和评论,促使更多人不仅感到难过,还愿意更透彻地审视这些事件。然而,董午志也渴望找到宣泄的途径。当舞台灯光熄灭后,他会与友人共进餐食,闲谈叙旧,小酌几杯,以此舒缓身心。
董午志每周都会踢一场到两场比赛,获得亚足联B级资格之后,他正朝着A级教练和P级教练的目标迈进。他还担任着“第12人”的足球指导专家,并且主管赛思足球青少年训练体系。他的所有角色,都与足球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董午志的战术能力并非空谈,他同时承担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足球队教头这一职责,负责指导队员训练和参与竞赛,这既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他价值的体现。
他提到,即便是专业足球的战术理念,同样适用于业余足球活动。例如阵法的排兵布阵,比如战略构思。“国内职业选手普遍欠缺的,是快速环境中积极应变的思维和反应。我们许多青少年训练,仅练习无竞争情况下的基础动作,对于技巧和竞技能力的提升都非常不足。类似许多擅长数学竞赛的聪明学子,在职业场合的创新能力却几乎为零。从某个层面看,这是培养方式上的不足。”
或许,过去记录训练心得的做法,使董午志领悟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倾力将这份收获传递给团队中的成员。果然,球员们的认知方式得到调整后,这支队伍在众多俱乐部组成的联赛里表现突出,最终挺进最后的较量。
【关于未来】
将是一次不忘初心的旅途
聆听董午志阐述他对足球的认知,仿佛聆听一位大学学者的讲座:论述精辟且口若悬河。他表示,自己是个率性之人,由于痴迷足球,因而毅然辞去工作、始终如一地钻研比赛录像。当在青年队踢球时,他也曾憧憬过能入选国家队,那可是所有运动员的夙愿。
实际上,董午志并非固执己见之辈,2015年全年解说中,他既会为冰岛老将古德约翰森的老当益壮而动容,也会为匈牙利门将基拉利滑稽的“灰绒裤”而会心一笑。对于不同的意见,他的看法是:这犹如从不同方位欣赏花瓣,能够发现各异的美好之处。
董午志通常会仔细阅读球迷的每一条留言,弄清楚哪些方面是球迷所欣赏的,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他从未想过要教导球迷什么,只希望能够和球迷们共同探索足球的魅力,品味其中的精彩之处。
过去二十年期间,董午志先后担任过裁判、球员、解说员、战术分析师,还当过业余足球教练。也许有一天,中超俱乐部会设立战术分析师的职位,这样他就能更贴近为中国足球贡献力量的初衷。他表示,未来有许多选择,但他不确定具体要从事什么。不过,有一点他很明确,那就是所做的事情一定与足球相关,他绝不让步。
董午志清楚记得,小学六年级那一年,他的授课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全班同学在教室前面的白板上创作一幅图画,描绘自己将来希望从事的职业。董午志在画纸上勾勒出了一个足球比赛场地。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向老师陈述的完整话语:“我立志要为咱们国家的足球事业,帮助其成功闯入亚洲赛场,进而迈向国际舞台贡献自己的力量。”他重新整理思绪后,态度十分严肃地表明:“自那时算起,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始终没有忘记最初的那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