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传球支教!南财学子点燃乡村少年足球梦
发起传球动作,邻近边线的队友已经迅速前插到位,进攻势头正盛,与此同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中心小学的足球场地里,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漓漓圆上草”支教团的大学生们,正在为当地的小朋友们开展一节与众不同的足球教学活动,并且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竞技赛。
脚尖朝前,目光锁定足球,支教志愿者张天意,南财国贸2304班学生,半蹲在场地边,悉心教导十二岁的黄俊峰如何带球绕过标杆,男孩最终成功将球踢进网窝,围观的小朋友们顿时响起热烈的欢呼声,这一幕,与苏超联赛中,年仅十七岁的中学生寇程,仅用1分17秒就攻破球门的震撼场面遥相呼应,表明足球的魅力,原本就不受地域和条件的约束。
在海洋乡的草地上,孩子们正进行着人生第一次分队比赛。十二岁的女孩张耀涵梳着马尾,模仿电视里苏超球员的样子大声喊叫传球。场边的支教人员使劲挥动手臂,为孩子们加油助威——当孩子们带球向前冲时,那种激情在海洋乡的足球场上空汇聚、荡漾。
课程即将结束,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圈,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支教老师朝着远方连绵的山脉抬手示意:“未来或许,你们当中某些人能够离开这崎岖之地,前往更宽阔的草地,站在更广阔的竞技场上,请永远铭记此刻付出的努力、绽放的笑容,足球将永远成为你们忠实的同行者。”所有学员一齐高声回应。
为了让山区的孩子们能够学好足球、举办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赛,支教团队以“足球创客”的姿态,将精力细细分解,精心雕琢。在课程规划阶段,南财国贸院足球队的成员张天意和苏荣麒如同“足球工匠”,将战术剖析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足球故事”,基础技能练习结合了趣味性的挑战,线上教学录像剪辑成“足球短片”。控球、转移球、射门这些动作,被称作“足球解谜游戏”,点球对决、趣味带球改称“足球探险” 。准备活动时,参与人员变成“场地设计师”,在空地上设置界限、放置指示物,对孩子们进行编组、拟定玩法,甚至构思了多个助威标语。从教学计划到活动场地,所有环节都体现他们的“足球激情”,只愿将足球的乐趣与精神,全部传递给孩子们。
支教的价值,正体现在实践层面拉近不同群体的见识差距,支教志愿者殷书军、南财国贸2402班学生殷书军表示,当足球赛场上选手们的精彩过人激发全国观众的激情时,海洋乡的孩子们在球门附近,穿着普通的运动鞋,进行冲刺和射门的练习,展现着足球最纯粹的欢乐和奋斗。这种不受空间限制的相互理解,正是体育理念最感人的体现。这项运动如今已不再局限于比赛层面,更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志愿者传递的可能仅是入门级方法,然而孩子们眼中闪烁的神采,正是对未知领域充满的探索欲和憧憬。
记者获悉,名为“传球支教”的活动启动至今,已经连续八年前往广西桂林灵川县海洋乡实施暑期教学,累计有一千多名学生加入其中,逐步构建起围绕“足球启梦”“同心传球”“强体育心”三个核心的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基础设施也需同步完善。经过各方的共同推动,支教队伍为海洋乡足球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支持,孩子们终于可以拥有专属的草地场地。去年,团队邀请前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成员管菁菁进行线上教学,同时联合校足球队队员徐子航、朱锐担任教练,在海洋乡中心校执行了两周的支援教学任务,借助足球安全知识普及、逐步推进的训练方法、心理情绪调节以及趣味体育竞赛等系列课程安排,将体育方面的教育全面结合到支援行动中。
足球为山里孩子推开了一道望向远方的门。海洋乡中心校校长秦金平深有感触地说,在简陋的球场上,足球既是娱乐活动也是教学内容,还是传递奋斗情怀的共同载体——它让没鞋穿的孩子感受草皮上的憧憬,让热心肠的年轻人体会家乡的跳动,让翻山越岭的逐梦者一起描绘出中国体育与教育结合的鲜活篇章。这片在群山之中招展的布幡,正用最本真的执着阐释教育公平的深远价值。
通讯员 董苏红 邓盛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