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那边,最近好像有点风声鹤唳的意思。
即将进行的两场关键比赛,上海申花迎战成都蓉城,北京国安对决上海海港,相关裁判的安排已经敲定,不过此次派出的并非我们惯常接触到的那些裁判。
这事儿还得从上一轮山东泰山客场踢上海申花那场球说起。
那场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双方以三比三平局结束,但比赛结束后双方都没有甘心认输。争议的焦点在于裁判的判罚,当时担任主裁判的是买买提江。
他的好几个判罚,让场外的球迷和媒体吵翻了天。
有一场比赛,山东泰山队认为他们应当获得一个点球,然而裁判没有判罚。同时,上海申花队打进了一个球,许多观众认为这个进球过程中存在犯规行为,不过裁判最终确认进球有效。这种判罚的反复,使得比赛的结果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这场争论激烈到什么地步?足协自身都难以决断,于是将相关录像与资料整理妥当,转交给了国际足联,希望借助更权威的部门来审视,究竟应当如何裁决。
这事儿就这么悬着,结果还没出来……
这次新的安排,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上一场比赛的烂摊子。
足协方面宣布,冠军归属的关键赛事,将由外国裁判担任全部判罚工作。
这可真是一个不小的动作!
北京国安和上海海港的这场比赛,执裁人员是澳大利亚籍的亚历山大-金。
这个人不是第一次来中国执法。
早些时候成都蓉城参加亚冠附加赛,对手是曼谷联队,该裁判执裁了那场比赛。似乎他对中国球队有所研究。
一场比赛中,上海申花与成都蓉城交手,由乌兹别克斯坦的裁判员伊尔吉兹-坦塔谢夫执法此役。
这两位,都是在亚洲足坛有头有脸的人物,执法经验是足够的。
为什么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请“外援”呢?
显而易见,此举意在撇清关系,前番买买提江判罚引发轩然大波,足协恐怕有所忌惮,担心本土裁判再出纰漏,从而干扰到联赛冠军的归属。
聘请外国裁判,至少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可以减少许多困扰。他们不熟悉本地球员,也不了解俱乐部领导层,执法时没有太多顾忌,会根据规则公正裁决。
这其实也间接揭示了一个情况,我们自身的裁判,是否在可信度上存在一些问题?
先前也曾聘请过外国裁判,不过一般仅在每赛季临近收尾时最重大的两三场比赛中使用。如今联赛尚有多场赛事待进行,却已提前启用,可见足协方面并非毫无顾虑。
其实我们也有好裁判,像马宁,都执法过世界杯了,水平是有的。
然而,每当国内联赛的重要赛事来临,总会发生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究竟是因为实力不足,还是存在其他因素,至今无人能够给出明确答案。
一个点球的处理,国内的相关人士始终争论不休,最终不得不提交给国际足联裁决,这一过程充分暴露了某些深层次的问题。
这对裁判的职业生涯,也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球迷要的很简单,就是一场干干净净的比赛。
踢得差没关系,输了也没事,但绝不能含糊不清地落败。赢得漂亮固然可喜,但也要光明磊落。裁判的职责,就是维护这个“公正”的基础。
一旦这条线模糊了,那足球比赛就变了味儿。
如今换了外籍教练,不清楚接下来的两场比赛会进行得如何。只盼着能够平息一些喧嚣。
赛事的中心理应是参赛者本人,而非那个在赛场中四处奔忙,怀揣着警示牌的人。
这四支争夺冠军的队伍,包括成都蓉城、上海海港、上海申花和北京国安,都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剩余的比赛数量已经不多,每一场都相当于最后的决战。
希望裁判的因素,能降到最低。
让球员用脚下的技术,决定谁能笑到最后。
这才是足球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