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波兰名帅成国足热门!年薪300万大咖退出,他会接手中国队吗?
米赫涅维奇收到160万美元的承诺,中国队迅速回应,波兰足协立即批准,48小时后正式公布,11月14日在巴林进行客场首次亮相——这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核心原因在于中国足协将“挑选教练”的过程从讨价还价转变为闪电抢购。
年薪高达160万,其中40%与业绩相关联,那么固定收入仅为96万,表现不佳还可能被进一步扣除。
波兰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因为他已经在欧洲失业三个月了,波兰国家奥委会提供的合同条件更差,而且还需要他自己承担机票费用。
中国足协将预算设定为150万,正好落在对方“可接受”的范围内,没有超出额外花费,同时把潜在问题推给了教练。
这叫“穷得精致”。
自带三名助教,表面是给他面子,实际是省钱。
卡纳瓦罗在的那段时期,整个意大利团队的费用都由足协承担,包括机票和酒店开支,翻译服务也是一样,总共每年耗费超过八十万元。
米赫涅维奇亲自带队,费用从他的160万里中支出,足协仅承担三张机票和一间宿舍的费用,就连训练背心也沿用李铁留下的。
算盘珠子打得太平洋都能听见。
波兰足协“放行”两个字,听着像成人之美,其实是甩包袱。
米赫涅维奇代表波兰国家参与世界杯赛事,小组赛成功晋级,其贡献被称作“运气极佳”,国内新闻媒体持续批评他“策略落伍”。
足协最初打算安排他负责U23队伍,但奥运队伍教练的薪酬标准上限是五十万欧元,他提出的要求却达到七十万,因此双方陷入僵局。
中国足协刚开始透露信息,波兰方面就顺势而为,以免来年媒体追查“为何留用一位名落孙山的教头”。
米赫涅维奇清楚,若再次失业,下一份工作或许会在阿联酋俱乐部担任应急人员,年薪将大幅缩水。
奥斯卡·加西亚拿到300万后,足协便退缩了,并非足协手头紧,而是因为上级部门新出台的条例,规定国足教练的报酬上限为200万,任何批准者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百万减去一百六十万,得出的差额是一百四十万,这个数目恰好相当于一名外籍球员半年的薪酬收入。
足协资金仅余八百万元,需负担教练薪酬、友谊赛费用、冬季集训开销、专机租赁及球员激励,若选择拨款三百万,则必须取消两场竞技性较强的热身赛事,公众反应会是批评“为个别人员牺牲整体利益”。
选160万之后,热身比赛可以正常进行,同时还能为队员增加一场赢球奖金的发放,领导在汇报文件中标注“节省开支、确保训练”,这样年终评估时可以直接获得加分。
算盘打到这份上,已经不是足球,是会计考试。
“2+1”合同年限也藏着后门。
若合同为期两载,则第三年足协可单方面中止协议,倘若球队未能跻身世界杯八强,则无需支付赔偿金即可解约。
米赫涅维奇愿意应允,因为他清楚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有8.5个参赛席位,中国若抽到第三梯度,只需比拼两回合附加赛便可晋级,其成功几率远超波兰冲击十六强的可能。
事情真的办成了,第三年合同会自动延长,年薪会增加到两百万,他虽然已经五十九岁了,但仍然有机会再赚一笔钱。
无法入选,拿了两年三百万离开,去欧洲依然能夸耀“曾率领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队”。
进退都有台阶,他当然点头。
11月14日巴林进行的热身竞赛事,被媒体称作初次登场,实际上更像是考核的后续阶段。
足协的相关规定指出:若球队在客场比赛中没有输掉两球或更多,并且掌握场上局势超过百分之四十,那么教练团队冬季训练的经费将全额拨付;相反,如果球队客场输掉两球以上,同时控球率不足百分之三十五,那么冬季训练将改在国内进行,并且经费将被削减三分之一。
米赫涅维奇必须在武磊和蒋光太缺阵的状态下达成目标,他只能直接套用波兰的五后卫阵型,先稳固防守保持零比零,再寻找机会取得进球。
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进行发言,会表达“新指导者带来了新方法”,转换成另一种说法就是“中场回传三十米,长传给前锋,随便怎样”。
消息源自波兰《体坛纵览》和土耳其《国民报》同步传出,这是足协惯用的手法:先让海外媒体发声,国内媒体再行转述,使球迷情绪得以逐步平复,等到正式公布时,批评的声音已被有效分散。
李铁那年也是塞尔维亚媒体先爆料,两天后足协才宣。
同一套剧本,演员换了肤色,观众还是那拨人。
所有环节里,唯一没谈拢的是肖像权。
米赫涅维奇提出希望在其教练生涯中个人形象能够用于赞助商的广告宣传,足协方面则只同意提供装备厂商参与的集体合影照片。
差别很小,却耽搁了三天,由于其中暗含着一笔不明显的收益:一旦教练的形象出现在白酒宣传中,一年可以额外获得三十万美元。
足协不肯开这个口子,是怕后面本土教练也喊价,预算直接爆炸。
双方最终达成妥协:教练本人不单独露面,不过可以身穿西装站在队伍旁边,只要被镜头拍到就算幸运。
三十万减少到十万,米赫涅维奇也妥协了,毕竟如果继续拖延,连一百六十万也要泡汤。
一笔高达一千六百万元的款项,牵涉到职业失业顾问,涉及预算节约的体育管理机构,面临压力的波兰足球协会,关注事态发展的新闻界,以及被当作数学问题般随意调动的运动员。
11月14日,在巴林国家体育场,裁判吹响哨子时,米赫涅维奇正站在场边,他的口袋里揣着随时可能被扣除的64万美元浮动薪水,身后跟着11名刚被俱乐部拖欠三个月薪水的国家队球员,而对面则是排名低于中国队20位的巴林队。
观众对着屏幕大声指责“踢得非常糟糕”,但是没有人还记得这出戏的票价仅仅是菜市场讨价还价后剩下的零头。
节省即是获利,比赛结果如何暂且不论——中国足球在挑选教练时的理念,这次将“实惠”这两个字放在了队服的正面。
花费160万寻觅世界杯16强中的教练,您是认为这是难得的便宜,还是再一次的亏损宣传?